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,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關鍵一環,而分散式生活汙水治理始終是難點。傳統處理方式要麽依賴簡易化糞池,汙水淨化不徹底;要麽需建設大型管網,成本高、維護難。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憑借 “分散處理、靈活適配” 的優勢,成為破解農村汙水難題的核心方案。
南方某生態村此前生活汙水多通過明溝直排農田或河流,導致土壤板結、水體富營養化,夏季還會滋生蚊蟲,嚴重影響村民生活質量與村莊生態環境。針對該村 “住戶分散、地形複雜、缺乏專業運維人員” 的典型鄉村特點,當地引入小型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,按農戶聚居情況就近分組安置在閑置地塊或菜園角落,大程度減少對鄉村現有布局的幹擾。考慮到鄉村雨季易積水、部分區域靠近山坡的自然條件,設備在安裝時特別做了墊高處理並加裝防雨棚,還為部分點位搭建簡易排水溝,有效防範雨水倒灌與泥沙淤積,保障設備在鄉村複雜環境下穩定運轉。
設備采用 “預處理 + 生物接觸氧化 + 人工濕地” 的組合工藝:先通過格柵過濾汙水中的菜葉、塑料袋等雜物,避免後續單元堵塞;再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,利用填料上附著的微生物高效分解有機物;最後經人工濕地進一步淨化,濕地內種植的菖蒲、蘆葦等水生植物,既能吸附殘餘汙染物,又能為村莊增添自然景觀。處理後出水各項指標均達到《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》一級標準,可直接用於農田灌溉或排入周邊溝渠,徹底扭轉了村裏此前水體汙染的局麵。村裏的老黨員感慨道:“以前河邊臭得不敢靠近,現在水清亮了,夏天傍晚能在河邊散步,甚至能看到小魚苗遊來遊去,又找回了小時候的鄉村模樣。”
為適配鄉村缺乏專業運維人員的現狀,設備配備了簡易智能控製係統,村民通過手機小程序即可直觀查看設備運行狀態,一旦出現故障,係統會自動推送報警信息及清晰的維修指引,無需專業知識也能快速響應。同時,設備能耗極低,日常運行成本遠低於傳統處理模式,不會給村集體和村民帶來經濟負擔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汙泥,經脫水處理後可作為有機肥料用於村裏的果樹、農作物種植,實現 “汙水淨化 — 資源循環” 的良性閉環,既減少了汙泥處置壓力,又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綠色助力。村裏的種植戶反饋:“用處理後的汙泥當肥料,作物長勢更好,口感也有提升,還能省下不少化肥錢,是實實在在的雙贏。”
如今,該村汙水橫流的現象徹底消失,農田土壤質量逐步改善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還成功獲評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。周邊多個村莊紛紛前來考察學習,這套一體化汙水處理方案也逐漸成為當地鄉村汙水治理的 “標準模板”,為更多鄉村解決汙水難題、改善人居環境、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、可推廣的實踐經驗。